评级公告

信用研究

“226号文”后,城投如何突破“发展资本”瓶颈,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2025-01-08

(1)如何理解资产、资源、资金的高度匮乏? 目前,绝大多数城投公司的留存收益较少,因此从内部渠道获取可观的“发展资本”几乎不可能。与内部渠道相比,城投从外部渠道获取发展资本的可行性相对更强,但实践中仍然面临不少障碍。外部筹资方面,城投融资监管难以实质性放松,造成新增债务融资的难度很大;受制于盈利能力偏弱、鲜有优质项目,很多城投公司被挡在股权融资门外。此外,城投能否获取到外部支持以及获取到多大力度的外部支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2)如何突破“发展资本”瓶颈? 意识层面,明确四个认知:一是突破“发展资本”瓶颈应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地去布局、部署、实施;二是只有区域整体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向外突破;三是正确认知转型的本质,不要将转型等同于产业化转型;四是城投命运注定分化,部分城投的最终归宿只能是退出历史舞台。 执行层面,地方政府短期内想要突破“发展资本”瓶颈,最有效的方法是集中区域内资产/资源并将向某个特定主体重点倾斜,扶持下辖城投的“真转型”,着力打造实力强劲的国企平台公司,助力突破融资“枷锁”,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资金活水。 (3)突破“发展资本”瓶颈有何新思路? 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了突破“发展资本”瓶颈的新思路,其中最典型的是“市区县联动”,本质是市区县三级抱团取暖,合力突破“发展资本”瓶颈,谋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此外,新思路还包括并购上市公司或优质的潜在能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发展,但这种模式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需要量力而行。

澳门精准特马 查看更多>>

信用展望2025 | 电力生产:电力新程,析微察异耀前路

2025-01-20

2025年,预计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煤电机组维持其“保供兜底”重要电源地位,电力供给稳步向调峰电源转型,风电及太阳能发电仍为新能源电力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风光”比例将持续提高,水电仍有一定发展空间,核电将受益于核准加速期实现稳步布局。企业层面,随着在建项目推进及新项目核准的加速,预计2025年电力行业仍持续面临较大的投资压力,债务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整体财务风险短期内可控,不同电源类型的企业表现延续分化态势;火电将受益于煤价回落和两部制电价政策,逐步修复盈利水平;水电和核电持续稳定向好,且内生增长动力较强;新能源发电企业短期内仍将面临电价下行及消纳压力,财务表现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整体看,在电改、新能源渗透不断加深的影响下,发电企业需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市场变化,调整发电方式和产能布局,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发电效益。电力行业企业债券方面,存量债券中一年内到期占比超40%,但考虑到电力行业发债企业主要为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企业整体资质好,融资能力强,行业整体偿债风险可控。

澳门精准特马 查看更多>>

国内外CB市场比较观察及适合哪类融资主体?

2025-01-10

(1)国外CB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双重追索权;绝大多数的国家有CB相关的法律;CB发行人为法律或监管机构认可的金融机构;担保资产为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资产;破产隔离;抵押资产池监督;担保资产未实质性出表。目前CB主要发行场所在欧洲,相较于欧洲市场,CB在美国发展缓慢,目前已无存续CB,这与美国已经拥有成熟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诸如房利美和房地美)和ABS市场相关。国内于2022年推出CB,2024年推出民企CB,截至2024年11月末,国内市场共发行42只,发行规模合计196.27亿元。(2)国内外CB市场存在着实质性差异,具体表现在发行人、担保资产、担保资产价值对CB本息的覆盖度、结构化发行的具体模式、担保资产隔离、信用增级等六个方面。(3)国内CB尤其适合信用资质相对较弱、有增信需求、传统融资渠道不太畅通的主体,例如民营企业和较低级别的国企。担保资产上,便于处置的资产、债权类资产为首选。民营企业发行CB,可以选择部分抵质押,但是会影响担保效果,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创设CRMW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第三方担保等外部增信。

澳门精准特马 查看更多>>

中资海外债市场双周报(12月30日-1月10日)-二次通胀愈演愈烈,非美货币承压

2025-01-14

美国上周五公布的非农数据超预期,重燃通胀风险预期,此外,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的政策前景也持续推升通胀担忧。市场开始押注美国年内不降息或仅降息一次的可能性。中国12月贸易顺差创新高,PMI继续扩张但速度放缓。中国央行一系列举措维稳人民币汇率。受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行影响,中资海外债一级新发对比两周前增加388%,二级市场继续下跌。 市场聚焦: 美国12月非农数据大幅好于预期,新增就业25.6万人,为九个月最高。12月ISM服务业PMI好于预期,显示服务业增长加快,商业活动走强。 受加征关税预期下“抢出口”的影响,2024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0.7%,贸顺差大幅走高。12月中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扩张,但速度放缓。应对汇率的外部冲击,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并大规模发行离岸央票,释放稳汇率信号。

澳门精准特马 查看更多>>